top of page

如何判斷自己是否需要諮商?

諮商不是只有「生病」的人才需要,它適合每一位想更了解自己、或希望生活變得更好的人。每個人的經驗都是獨特的,無需比較,只要您有以下情況,都可以考慮諮商:

  • 在生活、關係或情感上遇到困難,希望有人提供專業支持與陪伴。

  • 想釐清目前的狀況,找到問題的方向與解決的可能性。

  • 希望調整生活習慣、改善情緒或人際互動。

  • 想更認識自己,或追求個人成長與幸福感。

無論是困惑、成長需求,還是單純想為自己多做一些,都可以透過諮商找到專屬於您的解答。

什麼是心理諮商?

它與一般談話有何不同?

心理諮商是一種專業的協助方式,心理師會以您的困擾或目標為核心,陪伴您進行探索與澄清,幫助您獲得新的視角與成長。


諮商不僅限於言語交流,還可以透過沙遊、冥想等多元方式,讓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表達與療癒途徑。


在「過好生活」,我們以來訪者為中心,堅守保密與倫理原則,為您提供安心、專業的支持。

通常諮商要持續幾次才會有效?

心理諮商的次數與效果因人而異,主要取決於您的需求、目標以及議題的深度。我們提供以下三種諮商形式,讓您能更靈活地選擇適合的方式:

  • 長期諮商(20次以上):適合深入探討過去經驗、面對傷痛、重建關係,或處理長期的身心症狀。透過深度探索,逐步實現內在轉變與療癒。

  • 短期諮商(6~8次為一個期程):針對特定議題進行澄清,例如急性壓力、關係衝突或抉擇難題。在過程中,您將更了解自己的需求、信念與感受,並獲得新的洞見。

  • 諮詢(1~3次):適合針對特定問題尋求建議與資源,或已有行動目標的來訪者。這是快速解惑、初步探索的方式。

諮商的頻率與總次數,將由您與心理師共同討論,根據您的期待、議題特性及心理師的專業方向來規劃,確保符合您的需求。

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心理師?

選擇心理師時,可以考慮以下幾個面向,幫助您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業支持:

  • 從信任開始:朋友的諮商經驗分享,能給您第一份安心與信心,作為起點。

  • 相處的感覺很重要:與心理師互動時,您是否感到自在、放鬆,能夠安心地討論或探索自己的議題?這種感受是建立良好關係的基礎。

  • 考量個人偏好:心理師的性別、年齡、費用或會談的時長,可能影響您的選擇,您可以依照自己的需求做出決定。

  • 關注專業背景:心理師的經歷和專長是否與您的議題相符?這能幫助您更有效地處理當前困擾。

  • 探索喜歡的方式:諮商的形式可以多元化,無論是談話、藝術創作還是演劇表達,都能成為您自我探索的途徑。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式,會讓過程更自然。

每個人的需求不同,找到與自己契合的心理師,是開啟療癒旅程的關鍵一步。

我可以更換心理師嗎?

成長與療癒是一段獨特的旅程,在這段過程中,您可能需要不同風格的心理師來陪伴,透過他們的專業與視角,帶來新的啟發與支持。


來訪者擁有完整的權利,可以隨時調整諮商的進行方式,包括暫停、結束、改變頻率,或請心理師協助轉介其他適合的專業人員。


如果您覺得諮商關係遇到瓶頸,建議與心理師坦誠討論。這不僅有助於深入理解自身需求,還可能成為探索新關係模式的契機,為您的成長帶來更多可能性。

諮商前,

我可以做哪些心理準備?

帶著一點好奇心,讓這段旅程從心開始。或許您已經想像過心理師會問什麼、該怎麼回答,甚至懷疑這樣的討論能帶來什麼改變。其實諮商不只是談話,更是一場連接內心與感受的探索。


試著放慢思緒,把注意力轉向身體,例如胸口或胃部的感覺,這些微妙的訊號往往藏著情緒的答案。在這個過程中,讓心與腦並肩而行,比起單純的分析,感受才是打開轉變的關鍵。


心理師的角色是陪伴與引導,他們會與您的節奏同步,幫助您發現內心的聲音,並在需要時,溫柔地引導您看得更深。帶著好奇心,慢下來,感受心的力量,這是療癒的第一步。

過好生活心理諮商所  📍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0號9樓之6 (911室)  📞02-23610028

  • Facebook
  • Instagram
  • Line
bottom of page